行业新闻

带病创作直至晕倒 吴为山用雕塑“复活”中死去的灵魂

2024-03-26 18:40:33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带病创作直至晕倒 吴为山用雕塑“复活”中死去的灵魂龙虎网讯 (记者 陶禹歌)在侵华日军遇难同胞纪念馆内,矗立着一组雕塑,这些雕塑用引人入胜的造型表现力,塑造了发生时,普通百姓仓皇逃难、亲人被杀等悲惨遭遇。这组雕塑的创作者,正是中国的著名雕塑艺术家、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。到如今,这组雕塑在纪念馆已经矗立了11年。今年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,吴为山又来到纪念馆,向媒体介绍了自己创作雕塑的理念,以及当年创作时的经历。

  “这个雕塑叫做‘抚魂’,内容是一个和尚手拿蜡烛,将一个死不瞑目的孩子眼睛给抹下来。”“这是一个五六十岁的男子,搀着他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在逃难。他的眼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。”在今天(12月10日)上午的侵华日军遇难同胞纪念馆内,吴为山站在自己创作的这组系列雕塑前,饱含感情地介绍着这些雕塑的表现内容和思想内涵。

  为侵华日军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样一个特殊的场馆创作主题雕塑,对于吴为山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“我们不能忘记这种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苦难。”不过,该从怎样的角度着手,来创作这组雕塑?吴为山回忆称,当时有人提议可以创作日军士兵中国民众的场景,但这一提议很快被吴为山否决。“我们是要记住历史,而不是要记住仇恨。”在吴为山看来,这组雕塑的立意需要站在人类和平发展的高度上来进行创作。因而,相较于在各种资料文献中已经被记载多次的场景,吴为山最终决定通过“人性”以及“人类追寻和平”的角度,来对这组雕塑进行创作。

  在这一创作理念下,如今人们在进入纪念馆大门参观时,首先可以看到一尊11.5米高的塑像,这尊塑像就是命名为“家破人亡”的第一篇章,表现了一位悲痛至极的母亲,抱着死去的婴儿仰天哭泣,这一雕塑也象征着当时备受的祖国母亲。再往前走,人们则会与一组被安置在象征逃亡之路的水池中的雕塑相遇,这组雕塑是名为“逃难”的第二篇章,在这一篇章中,吴为山用几组雕塑,表现了母亲带着孩子躲避空袭、男子牵着老母亲逃难、女子受玷污意欲以死洗刷耻辱、母亲被杀害孩子依旧吮吸着乳汁、僧人为死不瞑目的少年合上眼睛等场景。“逃难”篇章结束,出现在参观者眼前的,则是一座被劈开的“山”,在这个名为“冤魂的呐喊”的雕塑上,刻画了手指苍穹的冤魂,以及被着面临的人们,用以表达对战争的思考。而在纪念馆最后,则是名为“胜利之墙”的第四篇章,吴为山用吹响军号、脚踩日军军刀和头盔的军人,以及长江黄河等元素来象征胜利。从2007年开始,这组雕塑已经在纪念馆内,安静矗立了11年。

  “我要把平民被冤杀的灵魂给复活出来,让他们讲话。”在吴为山看来,放置于水池中的逃难者主题雕塑,无疑是该系列雕塑的一大重点。为了创作这组雕塑,吴为山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,并与部分幸存者进行了交流对话。其中一组一位母亲被杀害,一个婴儿依旧在母亲的尸体上吮吸着乳汁,一旁另一位孩童坐地上大声哭泣的雕塑,则直接反映了幸存者常志强一家的遭遇。

  此外,为了增强雕塑对参观者的感染力,吴为山还将这些雕塑面向参观者前行的方向进行摆放。使得参观者产生与冤魂有面对面对话的感觉的同时,也能让参观者有着一步步走进大时期的南京城的感受。“这种对话会使我们的情感走进历史,走进遇难同胞的心里,当我们走进纪念馆里m88体育官网登录入口,看到累累的白骨时,会立即想到当时惨烈的状态。”在吴为山心目中,这组逃难者雕塑无疑就是如同复活的灵魂一般的存在。

  虽然距离创作这些雕塑已经过去了十余年的时间,但对于当年创作的经历过往,吴为山依然记忆犹新。吴为山回忆称,在创作过程中,吴为山时常会来到长江边,感受当年大的惨烈氛围。而在2007年的重阳节,正发高烧在家休息的吴为山,似乎突然感受到在大中死去的冤魂的呼唤,希望能将他们复活,来告诉后人当年的惨状。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,吴为山不顾高烧,来到工作室中继续进行创作,一直奋战到凌晨两点并晕倒在工作室。“艺术家在创作这组雕塑时,应该全身心地投入,用真正的情感来创作。”在吴为山看来,进行这样的创作,需要将个人情感和民族情感融为一体,进而汇入到人类对和平追求的情感中。

  经历了这样的创作历程,纪念馆内的这组主题雕塑在吴为山的艺术生涯中留下了深刻的一笔。每当吴为山去国外进行艺术交流时,都会提及纪念馆内的这组雕塑。而不少外国人在听说的过往时,也会伤心流泪。吴为山还透露,包括韩国济州岛在内的不少地区,都提出了想引进这组主题雕塑复原件并进行展出的想法。

  “我们创作这一组雕塑,就是要把那些历史用雕塑的形式继承下来,让人们永远不要忘记这段历史。”在吴为山看来,只有记住历史,才能开启美好的未来。吴为山还表示,当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,需要用艺术的方法来传播和平的理念,让世界了解中国人的和平价值观。另据了解,江东门纪念馆明年也有望推出有关这组雕塑创作的展览。

搜索